《江油乡镇简志》之文胜镇
| 招商动态 |2017-09-21
位置境域与建置沿革
位置境域 文胜镇位于江油市西北部,地理坐标北纬31°59′27″~32°09′36″,东经104°52′48″~105°03′36″。西北与平武县、东北与江油市六合乡接壤,东与马角镇、二郎庙镇相连,东南与厚坝镇、西南与新春乡、重华镇连界。行政区域面积120.20平方千米。
建置沿革 集市位于长坪。长坪又名文星场,清末建置,原属梓潼县管辖。1950年初,为庆祝解放胜利,改名为文胜乡。1953年1月划归江油县。1959年2月百胜乡并入文胜,成立文胜公社。1967年2月改名为长胜公社。1981年地名普查时恢复文胜原名。1983年底由公社改乡。2014年9月撤乡建镇。
行政区划 2015年末,辖长坪、潼梁、仁和、花石、白洋、安顺6个行政村,1个文星村联建社区,62个村民小组。
环境、资源与人口
自然环境与资源 地势西北高,东南低,最高位置大火地海拔2127米,最低位置潼江坝海拔620米,境内山、丘、坝均有。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,气候温和,日照充足,雨量充沛。年平均气温15.2℃,全年日照1310小时,年降水量960--1150毫米。山区无霜期为290天,坝、丘为305天。森林覆盖率为38%。多年平均降雨量900-1100亳米,农村人畜饮水水源和灌溉源充足。全镇有耕地524.8公顷。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、小麦、玉米为主,油料作物以油菜、花生为主,经济作物主要有生姜、西瓜、海椒、豇豆、蕃茄等。养殖业以养猪、牛、羊、兔为主,小家禽主要有鸡、鸭、鹅等。森林覆盖率为78%。
人口 2015年末,全镇总人口9427人,其中农业人口9145人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.16‰。
经济发展
2015年,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15616.62万元,实现税收85万元。农民人均纯收入12545元。全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545人(次),创收6925万元。全镇有各类企业4家,其中百万元以上1家。招商引资1.5亿元。
社会状况
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 2015年,通过“一事一议,财政奖补”,全镇的交通状况和水利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。硬化长坪村9组机耕道1000米,白洋村12、16、17组机耕道 1420米;潼梁村3组浆砌排洪沟93米;投入“一事一议”财政奖补资金45万元,使全镇通组交通条件和水利设施得到很大改善。
教育文化 文胜镇小学在校学生210人,在职教师22个。全镇6个村级图书室,藏书1万余册。2015年成立腰鼓队2个,举办“单元化联户共建共享工程”文艺演出1次。
卫生事业 文胜镇卫生院在编职工9人,有门诊大楼、住院楼各1幢,共1700平方米。实际开放床位25张。全镇新农合参合8864人,累计补偿24000人次;全年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840人次,管理与服务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重性精神疾病1100人,计划免疫服务与管理儿童560人,孕产妇保健服务69人。全镇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持证62家。
旅游景区
养马峡风景区 位于文胜镇安顺村,距江油市区53千米,景区总面积约80平方千米,属藏王寨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养马峡相传为三国时期魏将邓艾攻占江油关后歇马休整之地,现通过进一步挖掘三国文化资源,开发生态旅游,按照“休闲、消夏、避暑、观光”的指导思想,进行总体旅游规划。景区交通规划将与九环线连通。景区以苍翠的群山、茂密的原始森林和草地为基调,一谷一坝三洞四峡景观为代表,峰丛绝壁、群潭众瀑、古镇古道古寺为主景,三国蜀汉和明代文化为背景,组成多景型综合性的中低峡谷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。景区已开发出望天峡、蒲家沟、转迂峡等景点,并提供骑马等娱乐项目。景区地质构造奇特,良好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众多的动植物资源,其中包括国家一、二级保护动物、植物。安顺场(养马峡古镇)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封闭式小场镇,场口有骑楼,街道与建筑具有川北民居特色。养马峡景区共有农家乐、休闲庄60余家,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。
2015年,养马峡景区举办了避暑节。避暑节期间开展抓野生鱼比赛、清凉啤酒狂欢季、“荣宝斋”书画采风品鉴会等一系列主题活动,吸引游客达10万人次。
名胜古迹
普照寺 位于文胜镇政府驻地长坪村,为江油市(县)级文物保护单位。该寺修建于明朝洪武年间,后经大清同治四年、十四年的维修再建,成为一座远近闻名的寺院。到该寺可领略到明清的建筑风格和石碑书法艺术。寺院周围环境优美,空气清新,景色怡人。
回龙寺 位于安顺村养马峡景区内。始建于北宋淳熙年间,原名龙泉寺。相传,明建文四年,燕王朱棣破南京后,建文帝朱允炆几经辗转沿阴平古道至龙州大业山(今江油市境内的藏王寨山)避难。因见复国无望,遂在龙泉寺削发为僧,法号成一。永乐二十二年,朱棣驾崩,仁宗朱高炽颁诏赦免了建文帝诸臣及家属,朱允炆闻讯稍感宽慰,离开龙泉寺云游,后不知所终。弘治时期,留下的卫士子孙方传言,在龙泉寺出家的成一和尚实为避难的建文皇帝。龙泉寺僧人、居士为盼建文帝还寺修行,遂改龙泉寺为回龙寺。
白洋洞溶洞群 位于文胜镇白洋村,由喀斯特岩溶形成,地下暗河流量大、常年不枯。白洋洞下飞泉,是藏王寨山脉喀斯特岩溶的地下暗河出口。在夏秋雨后的三四天中,大水从洞中涌出,飞流直下长达千米,被誉为“千米蟒源”。主洞内冷气袭人,然而洞口左侧裂隙中终年有热风吹出,一冷一热呈鲜明对照。洞中时宽时窄,宽处大厅可容纳数千人,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。有大小洞厅30余个,有暗河、地下瀑布。支洞密如蚁巢,与藏王寨大小数百个天坑相通。
扫描二维码
资辅当前 存鉴后世
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,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,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。